融合教育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2019-06-06

轻度、中度的智力障碍学生,较多会被安置在普通学校中,他们给普校老师的印象是,比较乖,但是成绩较差;上课不注意听,也很少回答问题,很少参与班级的活动但是,他们也会有一些行为问题,例如打人,摔东西等。智障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要如何做呢?我们的策略是什么?

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与辅导需求,可依据智障程度的严重性或需要支持系统的程度而定。障碍程度较轻的学生,其教育重点会偏重于学业技能的培养和建立;而障碍程度较重的学生,其教育重点较着重于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建立。

为了满足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我们可以从学校调整和家长培训两个方面着手。学校调整包括调整学习环境、调整课程、调整教学策略等。

首先谈谈学校可以做的调整有哪些?

一、 调整学习环境

最少限制的环境是最接近于普通学校课程又同时能够满足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的环境。美国《残疾人教育法》规定,每名残疾学生都要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我国目前智能障碍儿童依其程度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安置场所,一般轻度智能障碍儿童大都安置在普通班级中,中度智能障碍儿童则以资源班或启智班为主,重度智能障碍儿童的安置是以启智班或启智学校为考量,至于极重度智能障碍儿童则大部分在家教育或在养护机构中接受服务。

最少限制环境是一个相对的和完全个别化的概念,对于一个儿童的最少限制环境、对于另一个儿童来说可能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最少限制的环境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因此,学习环境的调整也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

(一)物理环境的调整

教室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地点之一,因此须善加规划,使学生喜欢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而环境又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刺激。教室中的物理规划应该考虑学生、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而采多元化的形态。

1、注意采光、温度、空气流通、色彩、动线、空间大小、受干扰情形、和设备的安排等因素。例如智障兼肢体障碍的学生,他需要拥有适当大小的空间,以方便使用辅助性科技和进行活动。

2、了解哪些物理环境的因素会造成学生的危险与伤害,提供安全的教室环境。如教导学生使用橱柜后,要把门关好,以防碰撞。

3、如果学生容易分心,须减少环境中诱发分心的刺激,例如上课时,教室内面对黑板的方向,布置**不要太杂乱(或包含一些无关的材料),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让学生清楚知道教室内的布置情形,如果有新的设备加入,也要告知学生。

5、教室布置与教学内容配合,且随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和年龄增长,作弹性的调整。例如在教到相应主题时,教室有相应布置。

6、对环境事先做有系统的规划,以防问题的发生。例如:对将要教学的事件或活动预先公布计划,并说明准备事项和规则。又如,在醒目处贴上学生完成工作的流程图、课表、或生活作息表等。

7、提供结构化且多样化的教室环境,提供视觉线索(如图片、文字、有色胶带等)。例如利用现有的柜子或垫子区分出个别教学区、情绪准换区、游戏区、及团体教学区等,而且可视状况弹性调整。此外,要让学生清楚知道每一个区域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如情绪转换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身体活动形态,以舒缓情绪。

8、提供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例如课桌的高度、大小应符合人体工学。另外,学生的角度去安排环境,降低环境的复杂度,使学生容易取得和使用,以符合人性化的原则。如,在柜子上贴标签,便于学生归类整理。

9、每位学生有其个人空间和置物柜,可以贴照片或名字在置物柜上,让学生学习人我的概念,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10、提供一个学生可以操作和使用、弥补其限制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室放一些休闲的材料,让学生在下课时间可以操作使用,弥补     其休闲能力的限制。

11、提供回馈的教室环境,增强个体适当的学习与行为表现,修正其不适当的表现,例如在公布栏张贴学生的作品或好行为表现一览表。

12、调整座位。如何考虑让特教学生的座位尽量靠近教师,或者安排小老师坐在他的旁边,在安排教室或座位时考量特教学生的出入口,避免会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如交通噪音)等。

(二)人际关系的改善

除教师对智障学生要有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外,为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也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也是有智障学生的班级中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计划,让智障学生与一般学生相互认识和理解,形成班级中的生命共同体。

1、训练智障学生的社会技巧

例如,对于部分有行为问题的学生,通过“为自己加油计划”、“明星养成计划”,让智障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与智障儿童订立行为契约,通过代币等增强,帮助塑造良好的正向行为,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2、教导一般学生如何与智障学生沟通互动

例如,通过“有趣的体验游戏”、“奇妙的常态分配”、“另类的忧患意识”等特教宣导活动,让一般学生体会智障学生的需求与困难,这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另外,向智障学生提供同学的协助。让一般同学当他们的辅导员(小老师)、当伴读者、协助做笔记或者借笔记给智障学生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任务,使一般学生懂得如何帮助或照顾这些特殊的同伴。

3、教师心情的调适

班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先从接纳、关怀开始,进而理解、尊重他们,奖励他们好的行为,少强化其缺点。心情的调适或许是成功的**步吧。

二、调整课程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

学校为每一个特殊需要的学生拟定一份适合该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之后召开个案会议。特教教师在个案辅导的过程中,可视需要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召开个案研讨会。个案会议,邀请校长、相关主任、班主任、其任课老师、家长、特教助理、特教巡回辅导老师等,也可以邀请辅导专家、心理老师、医生、社工等相关专业人员。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目前优势能力和弱势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特质,未来发展的潜能,商量这个学期或者学年的教育重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服务安置和教学中使用哪些策略。这是全年服务计划的统整过程。具体的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调整教材

调整教材难易度。将现有的教材加以修改或重整,使其符合特教学生的需求,但达成教育目标并没有什么改变。这部分需要较多时间和人力,需要特校老师和普校老师进行团队合作,进而资源共享才能完成。

1、改写教材。将现有的教材加以改写,改写方法如使用学生熟悉的词汇、将罕用字以常用字取代、多与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加些图片或文字补充说明、将重要概念多做说明和举例、增加教材的趣味性等。

2、重整教材。将现有教材重新整理和组织,使学生较易理解。

3、自编教材教具。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考量学生的需求自编新教材、教具。

另外,为增进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适应,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障碍程度,调整学习目标、设计适应其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

1、学业准备技能:对于学前和小学生,着重于基本的阅读、算数、书写能力的培养。

2、沟通与语言发展:学生能练习使用语言沟通需求与表达意见,以增进记忆能力及问题解决技巧。

3、社会适应:小学阶段教导自我照顾及居家生活技能,学前阶段教导分享及礼仪,中学阶段教导装扮、性教育与社交技巧等。

4、作业调整。给特教学生额外的时间完成作业或分次完成作业、减少作业量或缩短作业长度(减少题数、次数)、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顺序等。

针对学生个别需求,设计较富挑战或简单化的学习单,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却又不同的学习层次。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参与作业单的设计,透过学习单或作业单的设计,可强化不同学习重点,适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提供线索。如答案所在页码、范例或实例、答案的关键概念)、提供协助、书写改成剪贴或口头报告、用图画回答问题、写字改成指认或圈选字、提供放大格子的作业本、将问题的步骤清楚呈现、写段落改成写句子。

5、学习材料。将较难、较不常用、较不关键、较不重要、学生较没兴趣的部分删除;允许学生部分参与学习内容。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调整,使智障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学习内容。如画重点或关键字、提供课文大纲、将课文重点转换成问题、列出阅读或学习步骤、使用概念图、增加实例、使用图片/图卡、使用大字本教材、将字体放大、加长行距或短距、使用多种颜色或字体来提示重点、使用模板设定阅读范围、提供该单元的录音带、录影带或光碟等。

6、职前教育及工作学习技巧:对于大龄的智障学生,通过基本职业教育建立良好工作习惯(如:守时、遵从指令、工作参与及团队合作等),中学的职业教育课程焦点在于生涯教育。

三、调整策略

(一)资源教室与资源教师

1、配备资源教室

有些学生,需要抽离式的教学,那么学校就要提供一个安置的地方,这样的教室就是资源教室。资源教室需要有简单的配置,广州市教育局也曾出台相关的标准,这里也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 环境一定是安全的,以供学生有情绪行为问题的时候,以作发泄只用。所以教室内不能有玻璃、陶瓷等制品,以布偶、充气偶等为主。

(2) 教室内,需要添置一些感知觉寻求的器材,例如大龙球、拥抱机等,以供学生有情绪问题的时候,可以提供本体觉刺激,以安抚情绪。

2、配备相关的资源教师

如果要达成高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在普通任教教师的基础上配备资源教师。在还没有完全的人力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将自己的老师如心理教师,品德教师等培养成为资源教师。

资源老师可协助普通教育课程,1)构建特殊儿童所需要的支持网络。2)提供普通班教师所需要的服务资源。3)扮演团队教师的角色,提供教育服务支援。

(二)改变教学目标和内容

1、改变学习目标

特教学生虽然与普通班学生参与相同的学习活动,但有不一样的学习目,此时特教老师和普教老师必须一起探讨和思考,在相同的学习活动下,如何满足班上的特教学生的个别需求。如:化学实验课,同学做实验,该同学负责分发器材、清洗试管等;美术课,同学学习绘画,该同学负责分发画图纸、清洁用具等。

2、改变学习内容

当普通班的课程无法满足特教学生的个别需求时,原有的学习内容教特教学生参与有其困难,特教老师可以考虑以其他课程替代,此时该生的学习内容可能有异于其他同学。这些课程如学习生活技能、社会互动、认常用字,学生在进行这些课程,其同学的参与也很重要。

(三)改变教学方法

针对智障的学生,仅有一般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适应这些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老师需要改变学习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任务。

1、 鹰架与交互教学法

鹰架教学是由教师先示范应有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完全理解,教师才慢慢减少协助,让学生内化知识并自行运作。

交互教学是由一小群学生与教师针对特定主题轮流带领讨论,通过询问、澄清、摘要、预测等四个方式交互进行,让学生变成积极的学习者。

2、团队合作学习

目前,有很多智力障碍学生融入普通班级内,因此,老师需要发展能够整合特殊学生与其他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如:团队中的成员承担不同的作业任务,或者要求组内每个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等。

3、精熟技能

很多老师认为,智力障碍学生不应以学业为重,应该熟练社交、沟通技巧、工作技能等适应行为,并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建设性事务,以取代侵犯他人或擅自离座等破坏性或不利的社会互动行为。协助学生发展自信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4、提供各种辅助

可考虑使用动作提示和身体引导等其他方式的提示或协助,以减少学生学习上的挫折。例如,使用视觉提示卡,提示教学内容或活动、字词卡,可张贴在黑板或单独让学生使用;明确的指示、注意力的训练,如鼓励学生画重点、让学生轮流念课文、使用笔或尺指出教师正在上课的内容;可弹性分组和小组教学的方式,给予立即的回馈,如作业写完一题改一题;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如分组比赛、字卡造词游戏;配合教学内容教导记忆策略,如图像法、位置法、联想法、复诵法等;多元感官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分成较小可学的单位(工作分析);使用系列图卡呈现工作顺序、习惯化工作内容。

(四)评量(考试)方面

采用多元评量、以口语或手语反应代替书写或听写、使用点字或大字体试题、念题目或利用录音带测试、固定考卷、允许使用特制的笔、允许看书作答、允许使用计算器、提供公式或方程式、降低语文难度(如将论述题改为简答题、配对或全选)、允许录音或请人代抄答案、提供有格子的答案卷等。

提供一些协助,如允许考试中间有小休息、允许延长时间、特定时间考试、分段(或分日)考试、选择较少干扰的考试情景、考量身心特质弹性调整评量标准等。

四、改善班级管理

特殊教育的班级行为管理主要有:常规辅导、问题行为的处理等方面

(一)常规辅导

班级常规辅导就是教师辅导学生认识班级常规,了解班级常规,并切实遵守班级常规,进而认知的常规内化成持久的态度,并表现在行为和习惯上的历程。

良好的班级秩序有助于教师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教师应协助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的规则,如教师礼仪、生活公约、班级例行事务和标准等,辅导学生实践日常生活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原则:1)内容具体、明确,只实施必要的规则、不繁琐;2)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并加以宣传;3)切实执行,规则要用说明、示范来养成;4)配合奖惩制定实施,预防胜于治疗(不当行为发生前就要提醒),但要注意奖励重于惩罚;5)考虑弹性,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估有无修改的必要,因时、地、人的不同进行弹性调整。

在行为管理方面的调整。如弹性给予一些权力、使用增强物、使用计时器、忽略可接受的不适当行为、记录问题行为并分析原因、降低奖励标准、多次休息、系统减敏感法、行为契约法等行为管理方法的应用。

(二)问题行为的处理

问题行为,简单是说就是学生违反班级常规时所表现的行为。

智力障碍的学生较多的问题行为有过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行为、自我刺激等。

这些行为问题的成因,有些可能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些可能是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需具备专业的能力才能正确判断问题行为的成因,以便有效处理。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包括:行为改变技术、功能性沟通训练、功能分析等等。

(1)过动行为:过动问题分为一般过动行为问题、类似注意力缺陷症之异常所导致过动问题,以及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一般过动问题的可能原因的诊断参考及建议改进的方法

探索的问题

可能的原因

建议改进的方法

1是否只在某些情景才出现过动的问题?

在哪些情景不会出现过动问题

在出现过动问题与不会出现的情景有哪些差异

出现问题的情景的因素如时间、人、活动性质、环境

改善物理环境不适当的条件。

针对环境的要求训练学生应有的适应策略

取消环境不当的增强

2、他的过动问题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相比,是否有显著差异

大人的要求过高或过少

调整大人的要求

3、是否抱怨所参与的活动或从事的工作,或是工作、活动相关的人、事、物

对该情景活动没有兴趣,或无法获得应有的满足,或受到不适当的压力

减少环境中的压力。

改变活动性质或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提供适当的协助

4、在该情景所从事的活动或教学内容,与学生平时的表现相比是否符合他的个性、能力或表现水平。

工作难易度不适当

工作性质不适合他的个性、年级或喜欢。

增加或减少难度、速度或份量。

提供适当的协助

5、所要求的活动或工作的长度或情景是否与学生平时的习惯差不多,是否符合学生可以容忍的程度

工作长度不适当

工作性质非学生熟悉的

放慢速度或进度

逐步让学生有时间去熟悉

增加活动之间的休息次数

6、学生是否有服用抗过敏、抗哮喘或癫痫的药物?

在学生未服用药物期间是否有相同的问题

药物副作用

接纳其副作用

安排适当的活动


(2)攻击行为

是一种反社会行为,是智力障碍与情绪障碍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分为:内隐性攻击,不容易发现,难以处理;外显性攻击,如打人、勒索,容易观察;不服从,违抗、拒绝,甚至公开反对——可能是很多学生会出现的问题,这种行为主要来自学生对大人的不信任。

辅导策略:老师首先要决定想要改变的标的行为,接下来要评量行为发生的频率、时间及伴随行为,还要强调事前矫正的重要性。对于外显的目标行为采取行为改变技术,如:隔离、过度纠正、反应成本等。

(3)自伤行为

常见的自伤行为包括以头撞墙或硬物、用嘴咬手臂、用手打脸或头、掐捏自己的皮肤、捶胸、用利器戳伤自己等,常见于重度智障学生或自闭症学生的行为。

可能的动机有: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缺乏外界刺激而以自我刺激代替;曾被虐待,以此方法来宣泄负向情绪,或得到快感;疼痛较为迟钝;其他生理因素。

辅导策略:处理学生的自伤行为首先要了解自伤行为的起因,如果是生理因素造成,应与医生配合,看是否需要以药物控制;如果是心理因素造成,可采取心理治疗或行为改变技术,如:厌恶刺激、非厌恶刺激、逐步改变。

(4)自我刺激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是一种持续性的、没有变化的动作或反应,如前后摆动身体、摇动双手、玩弄手指或某一物体、轻敲身体某部位、在室内绕圆圈等,有时又称刻板行为或重复行为。大部分的自我刺激行为只具有少许或不明显的社会性意义,且常会妨碍本身的学习、与他人互动,及日常生活的参与等(张正芬,1999)。常见于重度智力障碍、自闭症及视、听觉障碍者。

辅导策略:自我刺激行为的处理,除了采取行为疗法外,还可以辅助感觉统合疗法或音乐疗法等。

五、家校合作

上面谈了,在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特殊学生的普通学校所做的调整,接下来,我们谈谈家校合作。

我们都十分关心如何有效地推动融合教育。家长希望子女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老师也希望,通过教育学生能够茁壮成长。目前,我们推行融合教育,目的是就为所有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协助他们发展潜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家庭和学校必须共同工作,才能确保适当的教育对特殊需要的学生是有效的。

家校合作对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起著关键的作用。我们要鼓励家长就其子女的特殊教育需要直接与学校沟通。家长若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支援措施及策略,以一致的方法教导子女,就能发挥相辅相承的效用。所以,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子女的特殊教育需要、参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检视学习进展及成效等。

家校合作的策略和方式:

(一)、家庭访问

对于特殊需求的学生家长而言,老师主动积极地拜访和晤谈,能让家长觉得受到尊重,并建立良好的印象;同时,老师也能经由家庭访问的过程,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学生与家人之间互动的情况等等。注意原则有:时间规划与安排、事先的准备工作、安全原则等。

(二)、电话及面谈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经常透过电话与面谈的方式,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因此,教师应掌握有效的晤谈和沟通策略。

(1) 有效地口语表达。

教师尽可能用家长熟悉的语言,让家长能够了解信息的内容。

(2)掌握非口语的身体语言。

(3)倾听

注意倾听对方所说的话,听了之后能重述感觉,以及推断感觉的理由,也就是声明自己所感觉或听到的内容。

(三)、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教师最常使用且最方便的沟通方法。

(1) 家庭联络簿

(2) 活动通知单

(3) 家庭功课记录簿

(4) 奖励卡

(5) 班级刊物

(四)、IEP会议

对于融合教育班级而言,每年或每个学期必须固定召开的IEP会议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管道和机会,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务必参加IEP会议,并在会议上和家长讨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家长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班级的活动和家长在家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班级活动

(1) 座谈会

(2) 班级生日会

(3) 亲子学习活动、家长日活动

(六)、家长成长团体

调查显示,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家长和家庭,需要有关亲子教育、学习辅导、子女的医疗、社会福利、社会的接纳及家长间相互扶持,也希望子女能够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家长成长团体”,来增进特殊教育需求学生家长的参与,促进家校合作。

(1)活动前:依据家长的需求设计活动内容;个别邀请和鼓励家长参与;准备活动场地和道具。

(2)活动中:开场暖身活动;主题探索活动;邀请团体成员分享心得。

(3)活动后:填写团体回馈单;提供文字回馈和支持;反思和调整团体的进行方式。

(七)、家长义工

注意原则:(1)积极的邀请和肯定家长的能力;(2)为家长量身定做合适的义工项目;(3)调整班级教学活动;(4)提供家长回馈与支持。

普通学校教师关于特殊教育技能的提升,是达成融合教育的一个必经之路,同时,在特殊教育中有着经验的特殊学校与普校的合作,也为彼此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保障。

在融合教育的趋势下,普通班老师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特教学生,相对地。特教老师的角色也变得更为多元,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应该搭起合作的桥梁,针对教特教学生一起努力和合作,往融合无障碍的目标迈进。

智力障碍学生,因为智力方面的天生不足,所以在学习成绩上,表现较差。而且即使老师辅导了很多次,也不一定能掌握,所以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耐心。同时,智力障碍学生的心思比较细腻,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受挫,所以比较自卑,也许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击退他们刚刚想进取的心。这就要求老师,或者家人,以及社会人员,在于其相处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而帮助也要在尊重的前提下,有技巧,适可而止。不能因为能力的不足而剥夺他们体验生活的权利,剥夺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的权利。

融合教育中的智力障碍学生,是一群相比较而言容易教授的学生,而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更有效,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探索。我相信,只要老师有心,他们在普校的就会有很多收获。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