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强化的正用和误用

2020-06-15

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在强化孩子的行为时是不自觉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还不知道强化的原理和奥妙。

使用正强化对于形成儿童的优良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像前面介绍的形成儿童的语言时可以用,其他方方面面的行为的建立都可以使用这原理。

下面三个例子都和正强化有关系。

例1:7岁的小佳和小朋友在家中玩要时,不小心把爸爸电脑中的一个程序剧掉了,小朋友们吓得一哄而教。爸爸下班后,小佳就主动地跟爸爸说明了事情的原委,爸爸本来很生气,但是看到儿子很诚实,不但没有结玛儿子,还夸奖了儿子的诚实。

由于小佳的诚实行为受到了表扬,他今后就可能更诚实。如果爸爸在小佳说了真话后还惩罚他,那么小佳以后就可能不敢说真话了。

例2:由于家中比较贫国,明明家的电视机是别人家“退役”的旧式电视,有时接触不好,没有信号。有一次,明明偶尔用手拍了一下电视的机身,居然有了信号。

拍电视机身这个动作-行为发出后,有了好的结果-信号,以后每当没有信号时,明明还会通过拍电视机机身来获取电视信号。与上不同的是,这里的强化物不是人给予的。

例了:3岁的虎虎很容易闹。一天皮皮又闹着要出去玩耍,但他不是好好和妈妈商量,而是在门边大声哭喊。由于妈妈在忙,没有理他。一会儿,他走到妈妈前,拽着妈妈的衣服说: “妈妈和我出去玩,好不好?”这时,妈妈发现孩子有所变化,便赶紧说:“皮皮懂事了,妈妈陪你出去。”

哭这个行为是不应该强化的,妈妈强化的是皮皮拽衣服和“妈妈和我出去玩”这句话,显然,今后在类似情景下,皮皮就更可能用拉妈妈衣服、说“妈妈和我出去玩”这些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果妈妈在皮皮哭喊的时候和他出去玩,就等于误用了正强化。

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们在强化孩子的行为时是不自觉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还不知道强化的原理和奥妙。因此,家长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正确地、主动地使用正强化,就会很容易建立孩子的优良行为。

实际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误用正强化的现象,即用正强化培养不良行为的现象。就像前面已经谈到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误用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在各个领域都大量存在误用的情况。

专家建议,宁愿不强化孩子的好行为,也不要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


文文是一个刚满3岁的男孩,还没上幼儿回。一天,只有他和妈妈在家,两人玩了一会儿后,妈妈洗衣服去了,让文文自己玩。可是正当妈妈满手洗衣服搓衣服的时候,自己玩了一会儿感觉无趣的文丈开始用脚踢卧室的门(行为)。不良行为发生了,文文的妈妈应该怎么办?结果,她马上停下手中的活,走过来抱起文文并安慰他说: “一会儿妈妈就洗好了。”(正强化物)这里,妈妈非常错误地用了正强化来培养孩子的不良行为-用踢门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这样孩子今后还会用这个不良行为引起妈妈的注意。

一天小丽上学时,忘记带上文具,妈妈发现后,立刻把文具送到学校。

这里妈妈奖励了不该奖励的行为,使女儿将来更可能忘记带文具上学,并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这对于培养独立性和做事认真的习惯很不利。

一天,强强没有上幼儿因,自己在家门口玩要。问他为什么不上幼儿图时,他说: “昨天打针时我没有哭,妈妈说我表现很好,今天可以不去幼儿园。”

这个妈妈的做法大错特错。首先,她强化的时机不对,孩子打针不哭,应该马上强化,不应该第二天再强化;其次,她奖励的手段强化物不对,不应该用不上幼儿园作为强化物;第三,妈妈这么做会使孩子认为,幼儿园可去可不去,认为做了“好事”就可以不上幼儿园,从而成为孩子不愿去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根源。

莉莉被妈妈送到幼儿园后,妈妈刚转身离开幼儿园门口,莉莉就开始哭。这时,妈妈又返回幼儿园,抱地、亲地、安慰地。

莉莉妈妈的错误在于不应该用抱、亲、安慰等强化物来强化莉莉哭泣的行为,这样,她今后还有可能在类似的情况下哭泣,以要求妈妈抱、亲、安慰。

从这些例子很容易看出,家长一不小心,就可能培养了孩子的坏行为。

因此,父母们在处理孩子的行为时,千万不能大意。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