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坚持就是胜利

2020-04-17

讲述者:爸爸

小志,2008年11月20号出生,说话清晰,记忆很好,可以说出1周前点餐的饭店及菜单。性格偏倔强,不按照他的想法就会坚持不吃饭,最后家长妥协,顺从其要求。

2岁时送至小小班幼儿园,教师反应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疏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未提出自闭症的问题),建议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家长态度坚决,很难接受2岁小孩子去心理辅导,同时质疑老师的职业水平。

稍后1年幼儿园情况,遇到了孩子喜欢的老师,变化较大,可以在儿童节表演节目,亲近班主任,情感方面较好。

之后到7岁,再无幼儿园教师发现或提出孩子不足之处,但是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不听指令,打人(妈妈、外婆),喜欢超市购买糖果(执迷于包装纸),去到小学面试未通过,引起家长重视。

2015年8月到中山三院诊断,未得出明确结果,但是初步鉴定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同时建议到专门的机构训练。

2015年8月17号入学,进行了2个月的全日制密集型干预训练,第3个月向正常的学校转衔,半日制机构半日制学校。

目前孩子语言逻辑思维可以说出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懂得简单描述一天的活动流程;社交上可以主动表达需求,关注到家庭成员的冲突并语言制止;行为方面打人现象得到控制,自言自语减少,目光对视良好。

入学时和妈妈沟通,妈妈的情绪激动,压力感很强,甚至一度极端的讲要给孩子吃毒药,归其原因,妈妈一直从事医护工作,缺乏开阔的社交圈,受挫能力低,从未考虑过孩子和自闭症的关联。乍一被通知孩子患了自闭症,其自身理解的自闭症理论又无形之中扩大害怕心理,对于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不精准。胡子眉毛一把抓,未能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看网络宣传的教学方法,找媒体视频播报的成功案例,模仿学校采购的教材教具,等等,出发点很好,但是,忽略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殊性,需要实践的检验及坚持。妈妈是想抓的方面太多,不能做到坚持,孩子也就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遇挫之后打妈妈行为得不到控制。入学一个月后,通过和机构教师学习沟通,妈妈心态调整很好,及时发现了亲子交流中自身的不足,吸取教训,孩子行为问题明显减少。

爸爸属于实践型教育,由最初不接受——强压——妥协——理性面对——民主型教养方式,期间有打骂过孩子,也和家庭其他监护人争执过,但是收效甚微。直至后来发现孩子有自闭倾向,较之妈妈,很快的调整心态,对待孩子不打骂,肯定每一次孩子细小的改变及进步,孩子和爸爸沟通的动机增强,爸爸明显感到孩子的进步。

家庭成员中有外婆和弟弟,孩子对于爱的分享理解程度不够,偶尔会有“我打弟弟”(同时做出打人动作,但目前还未正真付诸行动打弟弟),对于这个问题,爸爸妈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避免爸爸妈妈外婆都只是围着弟弟,把小志晾在一边。如有一人(妈妈)抱弟弟,小志同时在身边,言语告知“小志,妈妈抱着弟弟,你过来,妈妈也抱抱你”(给予小志肢体拥抱)“小志,你跟弟弟讲话,他很喜欢大哥哥”(目的在于小志懂得爱的分享,同时感受到弟弟毫无威胁);二、帮助小志树立哥哥榜样,(如,帮弟弟拿奶瓶,那尿片)“小志很不错,可以照顾弟弟了,弟弟,你看哥哥对你多好”(目的在于让小志懂得照顾弟弟的成就感);三、等弟弟再大一些,不可以源于小志是哥哥,就要无理由无条件的让着弟弟,弟弟做的不对不好的,当着小志的面批评,同时食物,玩具兄弟两人公平,一视同仁。

最后,就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每个孩子降临人间,来到一个家庭,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虽然这份礼物会有参差不齐,但是做为父母,需要理性的认识孩子的不足。不可以一味的埋怨,“都是。。。的错,惯的!”,这样的想法及做法毫无帮助,反而造成家庭内部关系紧张;不可以逃避现实,“还有好多孩子不如我们呢”,这样会自我麻痹,耽误孩子终生;不可以盲目的全盘否定孩子,“完了,他这么大了,什么都不会,以后怎么办呢?”这样的想法会造成家长和孩子前进的积极性,无端的增加压力,孩子的自信心严重不足,久而久之家长的受挫能力愈发差。

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明天,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我们都在蜿蜒盘旋中前行,记住:坚持就是胜利!!!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