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语言障碍及促进语言发展(2)

2019-06-08

自闭儿语言障碍及促进语言发展(2)

(二)在表达性语言方面:

  自闭儿表达性语言的障碍有:

1、有语言
2、报式语言
3、磁石语言
4、隐喻式语言
5、鹦鹉语言
6、代名词反转或用个人名字替代代名词之使用
7、语用的困难
8、自闭儿对正确语言表达的困难。
9、语言发展迟缓

  底下分项详细说明:

1、没有语言:

  一般研究指出约30﹪- 50%的自闭儿不会说话,称之为瘖哑症。这些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有可能听懂语言。这些瘖哑症的自闭儿,约有百分之七十是可由于教学技术的改进而学会说话。

  这些瘖哑症的自闭儿与不会说话的听障儿童亦有很大的不同。不会说话的听障儿童仍然会用手势、」姿势、姿态、表情去协助别人了解所见、所思。他们善于抓住别人的肢体语言,以领会情感及经验,并加以响应。例如别人伸出双手时,他也会伸出双手回抱。这种肢体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自闭儿所缺少的。也就是自闭儿不会用手势、姿势、姿态、表情去协助别人分享经验与所思。

  没有口语语言能力的自闭儿,若是使用「行为语言」,通常只用来表达生理的需求,如抓着妈妈手臂到洗手间,表示要上厕所;指着水壶、饭锅,表示要喝水;拉着妈妈的衣服、并将身体往屋外方向扭动,表示要外出;用手臂将东西推开表示不要;顿足、撞墙表示生气。

  没有语言的自闭儿并非真正的瘖哑症,因为他们大多数会出怪声,只是还没学会说话而已。自闭儿的怪声有几种功能:

(1)出怪声单纯是一种自我刺激。例如:闲暇时,有的自闭儿会喃喃有词,却听不懂他说些什么;有的会不断做出鸟叫声;有的只是快速震动双唇发出声响;有的会转动舌头发出「lila lila lila」的声音。

(2)出怪声是一种语言表达,因欠缺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恐惧、生气、高兴或导引注意。出怪声所要表达的语言功能,可由当时的情境推定:

  例1、自闭儿要喝水时,他会尖叫引起母亲注意后,再指着茶壶。(导引注意)

  例2、有位自闭儿很喜欢荡秋千,当他在荡秋千时,表情十分高兴,却不停发出怪声「啊!啊!啊!」。(表达他很高兴!)

2、鹦鹉语言又称回声语言( 含立即性/ 延宕性鹦鹉语言二种 ):

  立即性鹦鹉语言指自闭儿与人沟通时,常常覆述别人的话。例如,当你问他「你几岁?」,他也同样回答「你几岁?」。这种立即覆述你的问话,称为立即性鹦鹉语言。

  立即性鹦鹉语言系来自语言发展落后,缺乏对一般口语语言的理解,与无法正常表达所致(Durand & Crimmins,1987)。 McEvoy,Lavelang & Landry (1988)研究发现:鹦鹉语言的百分比率与语言发展水平成强烈的负相关。即随着自闭儿语言发展,其鹦鹉语言便逐渐减少。

  从另一方面观察,其它障碍儿童如学障、智障儿童也都会有立即性鹦鹉语言的现象。即使正常儿童在语言发展初期,也会有鹦鹉语言的现象,但正常儿童」年龄渐长,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自如时,便逐渐消失。一般而言,通常仅持续到三岁为止,自闭儿则持续至相当长的时间。

  至于延宕式鹦鹉语言,是指自闭儿无意义或无目的地、一再反复重述若干天或数月前所学过的话。有时候延宕氏鹦鹉语言是一种自我刺激,因为它常常发生在自闭儿没事可做的时候。延宕性的鹦鹉语言也有可能是一种逃避困难的机制。Durand & Crimmins(1987)两位发现:当自闭儿面对困难的工作时,延宕式的鹦鹉语言便随之增加;反之,除去困难的工作要求时,便立刻降低。

  鹦鹉语言除上述功能外还具有沟通与互动的功能。所以鹦鹉语言还可依其有、无互动的性质分为互动性的鹦鹉语言及非互动性的鹦鹉语言。(Hurtig, Ensrud, & Tomblin,(1982);Prizant, & Duchan, 1981;.Prizant, & Rydell,1984.)

  职是之故,过去认为鹦鹉语言是有意义语言发展的障碍,过去曾经大量使用褪除法来消灭鹦鹉语言。但是由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鹦鹉语言不是没意义的行为,而具有认知的功能。他是自闭儿的沟通工具,有时候自闭儿是用延宕式的鹦鹉语言作为说话练习之用,所以企图消灭鹦鹉语言是错误的。

3、隐喻式的语言︰

  自闭儿常自言自语地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这些话与当时情境毫无关系,但可能隐含某些意义,称之为隐喻式的语言。隐喻式语言源自于自闭儿缺乏足够的词汇及正确造句的能力,便会自行创造出现别人不能理解的语言。

  从形成隐喻式语言的机转而言,可将隐喻式分为二种:

(1)隐喻式的语言可能是一种延宕式的鹦鹉语言。

  例如:一位自闭儿每次大便在裤子里,便会说:「啊贺!(台语发音)」,经查证宿舍管理员才得知:这位自闭儿大便在裤子里时,管理员都会厉声斥责:「阿贺!你又大便下去!」。此自闭儿误以为大便时,要说:「阿贺!」。

(2)隐喻式语言更可能是自闭儿尝试表达某一意图、想法,但是碍于语汇的限制,及构思语句以表达其意思之困难(即词不达意)所致。这种形式的隐喻式语言属于未熟练所学习语言造成。

  例如:有一天,一位自闭儿的妈妈在训斥其大女儿不用功写作业时,其自闭儿在旁叫道:「妹妹臭鸭蛋」(此句话为隐喻式语言)。经仔细盘查的结果是:该自闭儿在学校曾听老师说:「不用功写作业,考试时,会考鸭蛋」。而该自闭儿误听为:「不写作业--臭鸭蛋」。所以在妈妈训斥女儿时,他也加入训斥的行列,大骂妹妹「妹妹,臭鸭蛋」。(此例是词不达意)

  又如:有位自闭儿与其妈妈来笔者的办公室,可能是妈妈与笔者谈话过久,该自闭儿想回家,所以不断向妈妈说:「妈妈,你不要讲三个」。这句话让笔者与该位母亲听得「雾煞煞」。此句话即所谓的隐喻式语言。解读这句隐喻式语言需从当时的情境入手。因为当时在场的人,除了笔者外,还有两位见习学生,共计三人。所以「妈妈你不要讲三个」这句话,其实是「妈妈你不要和他们三个人讲那么久」的缩影。(此例是词不达意)

  又如:自闭儿的行为语言也可能是一种隐喻式语言。一个6岁的自闭儿,将食指与拇指并拢置于右眼前,然后迅速滑至左眼,并迅速重复此动作。乍看之下,像似自我刺激的行为。详细询问该生方知:该动作是要表达搭火车经过山洞时,眼前所见的感觉。

  该儿童的母亲表示:该童到三岁仍不会说话,后来服用DMG后,语言飞跃似进步,才能清楚表达此动作之意思。该童在三岁前,便已有前述动作,此时这个动作应视之为隐喻式语言。因为该童在三岁时,尚无语言可表达其意,故用动作表达。(此例属词不达意)

4、磁石语言:

  有些自闭儿的延宕性回声语呈现高重复(循环式)、高持续性、固着式的形式。说话者无止境的重复某些话,学者称之为磁石语言。基本上磁石语言也是语言理解与使用困难造成。磁石语言可用有、无沟通意图分为两类:

(1)磁石语言若无沟通意图,则其目的是自我刺激(因为它大多出现在长时间空档时)。

  例如:一位较高功能的自闭儿独自一人时,喜欢碎碎念,尽说一些不存在或没发生过的事情。

  又如:另一位功能较低,没有语言能力者,会不断说:「….咕哇」。

  又如:一位自闭儿在上课时,一再重复地说:「肉圆,阿妈走了(台语发音)」。

(2)磁石语言也有沟通、互动的意图(Hurtig, Ensrud, & Tomblin, 1982),例如:

  例1:一位自闭儿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去买汉堡好不好?」 妈妈回答说:「好,等一下我们就去买」。这样的对话一再重复发生。这种磁石语言之发生,主要原因是该童不理解「等一下」的意义。

  例2:另一位亚斯伯格症的儿童不断地问:

  为什么美国马路比较大?
为什么下雨天蚊子多?
为什么阿姨生不出男生?
为什么我妈妈生不出两个女生?
为什么蚊子不叮小狗?

  这种情形也是一种磁石语言。其目的不在于正确的答案,而在于满足与人互动的需求。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