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是在“差生”、“双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等名义下进行LD的相关研究,很少探讨LD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无能”、“学习障碍”等词语,以“学习困难”的出现频率为最高,这几个概念一直在混淆使用。
一些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界定,时常简化为“差生”或“学习成绩低下”。例如,把智商在正常水平、学习的主要科目成绩不及格或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以上的 儿童认定为LD儿,或把因学习差而留级、被教师评定为学习能力差的儿童认定为LD儿。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
课题组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LD的定义如下:
(l)LD儿的总体智商(IQ)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也有的偏低或偏高;
(2)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为显著困难;
(3)大多数LD儿伴有社会交往和自我行为调节方面的障碍;
(4)其原因是个体内在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所致;
(5)需要排除由于弱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情绪障碍等或由于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原因所产生的学习方面的障碍。
除学业不良外,比较常见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有头无尾,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慵懒、拖沓,学习迁移能力差,易形成习惯性惰性及自慰心理。社会适应技能缺陷,凡是都要依赖别人。缺乏良好彻底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对人对事缺乏兴趣;或学习兴趣肤浅、范围狭窄、兴趣不能稳定持久,易于“见异思迁”,带有情绪性影响。
缺乏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多停留在短暂、浮浅的消极水平上,具有游移摇摆的特点,缺乏强大而稳固的动机支持。一般其动机水平低,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不统一。动机只表现在口头上,很少落实在行动上。
学习态度不良,目的不明确、呈现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差。
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纪行为、自我控制力差,不易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寻求反面心理补偿,出现逆反心理及情绪对抗。
自我评价差,容易挫折;忧郁、焦虑、窒息感、压抑感,易自卑及封闭。
学习障碍病因
学习困难的原因到目前尚不清楚,仍处于探索阶段,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个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总之,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关于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如下一些研究成果或认识。
1.生理因素:(1)儿童在胎儿期、出生时出生后由于某种病伤而造成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2)遗传因素。有些学习技能障碍具有遗传性,如儿童的父亲、爷爷或其他亲属可见到类似情况。(3)身心发展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乳牙脱得慢、走路说话迟、个子特别矮小等;感觉器官功能的缺陷或运动协调功能差。(4)身体疾病。孩子若体弱多病,经常缺课,会使得所学的功课连续性间断,学习的内容联系不起来,自然会导致学习困难;有的孩子上课小动作多,或存在注意缺陷,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会导致学习困难。
2.环境因素:(1)不良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儿童从小就未得到大人充分的爱抚,特别是缺乏母爱。(2)儿童在幼年时未得到良好教养,在儿童早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没有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和教育。(3)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拔苗助长,不按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常在是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上违反教育规律。如学前儿童小学化,小学儿童初中化等。
3.营养与代谢:近来研究证实,儿童学习困难与营养代谢相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平衡可影响智力发育。过去认为碘摄入不足影响儿童智力,锂元素影响儿童的性格特征,进而影响学习。有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发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儿童,而铁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4.心理因素:儿童学习困难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过去已有认识,近来大量研究得以进一步证实,儿童学习困难存在普遍的心理问题。普遍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差,情绪易波动,意志障碍,认知障碍,自我意识水平低等。
改善学习困难的方法
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学习困难,比如:
1.特教补救学习 (SEP)
2.药物治疗
3.其他替代治疗方法:
4.系统改善学习习惯。
功能治疗、视觉治疗、语言治疗、物理治疗、食物疗法、感觉统合治疗、针灸、大脑皮质测试等等
长期来说,这些协助的方式并无法达到自身改善目的,特别是目前国内流行的感觉统合治疗训练,因为这些疗法大多是针对表现出的行为而忽略了真正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治标不治本。